宝海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真言宗 宝海
查看: 134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弟子对于 上师及来道场的心态问题探讨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5-2-7 15:07:5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96.09.21高雄网络上课 (弟子对于 上师及来道场的心态问题探讨)
《“心态”不正确,犹如种子的基因不好…》
修行的大概过程, 师父已经跟各位讲过了,接下来要跟各位谈“修密时弟子与上师间的关系及各位来道场的心态问题”。修密宗,尤其蔵密,当你了解了修行次第的运行后,接着就要开始进入修行;修行时就会开始投入你的心在法上,如果你的心态不正确,就犹如种子的基因不好,将来长大后可能会有瑕疵,比如:「台湾农地上因为有“鍻”,种出来的稻米就不能吃」,这是因地不良、不正确。如佛教所讲:「因与果」。“因”是你初发心时的动机和发心。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例子就是:「梁武帝跟达摩祖师,梁武帝建造很多寺庙,渡很多人出家,甚至以国王的身份,颁布天下奉行佛法…等种种,可是遇到达摩祖师,达摩祖师跟他讲:「你这样了无功德」,一点功德也没有。
《“功德”者可以了生脱死;而“福报“却能得一善果》
何谓功德?何谓福报?『福报、功德』又有何不同?“功德”者可以了生脱死;而“福报“却能得一善果。大家来修行为的是求一个智慧明了、入佛知见、了生脱死,得解脱地。所以,此时你就必须了解梁武帝跟达摩祖师所讲的:『福报、功德』的差别在那里?“功德”若你有看过六祖坛经,就知道“功德”就是你做的事与你的自性相呼应。“福报”是有所目的而做的;譬如时下流行我业障深重,发愿诵百部或千部的地蔵经来抵消业障,这个叫做“有目的”。又如各位发心修行之后,来道场走动,走动之后难免会参与整个道场的运作,而整个运作中,像今天的布坛,你多多少少会发心帮忙。而参与工作的人,有人做的是“功德”,有人做的却是“福报”。
所谓的“福报”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,你都已经参与了这份工作,而这份工作的结果,是可以利益他人、成就他人的称之为福报。又有些人在做的同时,没有去想这些,甚至在做的当下,譬如油灯用心排的整整齐齐、米倒的圆圆满满、牌位如七星九曜二十八宿,排的人很用心,把祂排的整整齐齐,光是你把祂排整齐的这份心,你的心已经注入,此时佛菩萨根本不用请自会降临。因为每个人来看,都会觉得排的人很正经、不马虎、心很收摄、庄严。如果你不用心的话,排上去整体看起来,怎么看就是乱乱的,觉得祂祇是一张纸,不像神圣佛菩萨的代表。
《“心和自性”》
此时要跟各位谈的是“心和自性”,如果你在工作的当中,从祂只是一张纸,粘上木棒,再放到盘子内、倒入五谷,然后左右对称,仔细的排的很整齐,其实你的心就已经庄严了。当你排整齐时,所获得的自性功德就是庄严、不散乱,那是一颗庄严的心。所以当你在工作当中,就如实的获得了功德,而这个功德对于你的自性是相呼应的,可以让你了生脱死。
《只有“欢喜心”才会跟你的自性相呼应》
各位如果去过台北,刚开始台北庙地,都是芦苇、地是淤陷的、荒芜一片。经过三、四年,四、五年的时间,慢慢的有一些人,自动自发的投入整理。现在如果各位去时,看到的是蛮清幽的一个环境。事实上, 师父跟那些整理花园、苗圃的人讲过一句话:「在道场工作,并没有人要求你来。因此,希望这些都是发自于你的内心」。唯有发自于你的内心,才能跟你的自心相呼应。大家都是在同一理念上修行。所以,我相信只要你有时间,拨的出来,都会自己发心,来做一些事情,道场的理念向来也都是这样。我们不会去劝请或勉强,你来做什么?希望在 师父的理念引导之下,大家都是这样。如果你没有办法出来,我想你有你的考虑。但是希望你如果来道场,所发心的每一件事情,都是发自于欢喜心;因为只有欢喜心才会跟你的自性相呼应,从你内心高兴的做,如是功德就不可思议。
《“发心”应该是清静的、欢喜的》
道场本来就是凝聚十方信众的发心,而这个发心应该是清静的、欢喜的,而不是一种利益或者是勉强的交换。所以,道场的行事风格,是依照佛陀的精神在实践。看到有一些人,每天下午来整理花草、莳花、浇水、施肥、除草。 师父跟他们讲:「事实上你们就好像在建立“自己内心秘密庄严自性国土”,庄严自己的内心世界。」所以,当你把环境整理的舒舒服服,非常清净时,你已得到一个清净心。在工作当中就会有所体受,你的心境、你的内心,都会如实的受用,这就是功德跟自性相呼应。相信你们只是发自于内心,并不是想要去帮助别人。但是因为你们整理,很多人来到道场,看到这份清净,无形中你们就是用一颗清净的心,在供养大家。
当他人感觉清净、清幽时,你们就是用清静的心,在供养大家。用一种不着痕迹的方式,自然产生彼此间的供养,以及互相之间的行为,这个叫做功德。为什么讲这些?因为投入了道场的生活,从刚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熟悉道场。熟悉一个环境后,难免会投入整个运作,运作当中有人会抱怨,每做一件事后,就变成自己的工作,到最后越做越多。
《“修行”不只是在修法本》
这个跟在上班一样,“不要加班,加班又没有加班费,干么那么辛苦”这是一个错误的关念。你来道场工作,是发自于你内心;相同的,在工作当中,如果能发心依佛法修行的话,工作当中,你会得到应有的自性功德。记得很久以前,在暖暖时我跟陈老师及大众开示:「你在道场工作,每一件事都要发自于内心、以欢喜心去做。而在做的当中,你要认知“所谓修行不只是在修法本,而应该是在整个实际行动中,去实践你的精神,然后把你所了解的做出来」。
《“礼佛的功德”是在折服自己的贡高我慢心》
譬如厕所是最肮脏的地方,每个人都不喜欢,但是如果你能把它打扫干净,对你有什么好处?第一脏、臭没有人愿意去做,可是修行人就是要把脏的、臭的观念打破;把自己的执着、分别心打破。一般人,认为打扫厕所是卑贱的事,如果你可以做,这就好像你们来到道场,看到 师父为什么要顶礼?顶礼有几个重点:
一、顶礼你所学的法
二、折服自己的傲慢心,让自己低下心来
所以礼佛的功德就是在折服自己的贡高我慢心;相信你把厕所打扫干净了,自己进去会觉得自己也干净了;好比你把家里整理干净了,是不是觉得清爽多了。所以,干净、清静的感觉,不一定要用什么方式得到,你坐在那边修法,观想一朶八叶白莲,你很干净。可是,到了厕所,你做不到,可见你的佛法,是坐在那边用想的。
“佛法”对人类有帮助,是因为祂能透析到我们的生活之中,能在生活中起作用,要不然佛法,就祇是纸上谈兵。所以,做每一件事情,它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。同样做事情,如果不懂得从自己的内心、性德修养起,那你做事情,就好像在做义务劳动,了无功德;甚至心生埋怨的话,你不但了无功德,还糟蹋了自己那份发心。,很久以前 师父就告诉你们:「你来道场是犠牲、奉献?还是要感激道场?我们的答案跟一般外面的佛教团体不一样,答案是:「你要感激道场、感激师兄姐有这个地方,让你来服务」。而你因为有这个地方,让你来服务、来做事,才有办法从中体受佛法,累积许多功德、福报;你在做的当中,企图心已经得到了。所以,你应该感激道场,而不是道场感激你。
但是,以现在学佛者错误的观念来讲「信众会认为他奉献很多、付出很多,道场亏欠于他」,如果你是这种认知的人,“错了!”这个观念要纠正。譬如:「我在这个道场一、二十年了,对这个道场奉献多大啊!你们这样对待我!」 “错了!”你要想,你在这个道场,被道场、师兄弟、佛菩萨照顾了一、二十年,你有感恩吗?如果你没有感恩,反而做种种错误的行为,那就是不应该。修行的观念,如果不正确就损人不利己。
《姑息养奸》
另外一个重点,在道场有一种现象,就是越做越多,而且要他本身来负责,最后因做的多,而被埋怨的机会也就多,甚至被 师父指责的机会也愈多;关于这一点, 师父要跟各位讲“这个观念的正确与否?”这是在道场中最常看到的,一般道场, 师父对信众都非常和颜悦色,诚如上次我南下高雄时,在火车上前面位置的两个欧巴桑,在闲话家常时,其中一个说:「那一天我去朋友家,她媳妇刚好心情很好,在帮她拖地」,“很好啊!”「我去检查看看!没有没拖干净」。她马上抓住朋友说:「不要这样做,这样做会顾人怨,她要帮你拖地,已经不错了,如果拖不干净,明天我们自己做就是了」这个就是现在婆婆的苦,面对的窘境。也是现代父母的难处。他愿意帮你,已经不错了,你不可以再要求了。实际上,这是一个错误的关念;“习以为常后,退而求其次”就觉得已经不错了不要再吹毛求痴了,其实这叫姑息养奸。
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,儿女变的不懂孝道,长幼尊卑没有一个定位,所以社会秩序错乱了。以至于现在变成如果他不凶你,稍为帮你做点事,就已经是额外的恩惠,已经非常不错了。为何我们的社会道德沦陷了,社会的价值观念变成这个样子,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。可是我问各位:「你今天是来学佛的,还是来学社会上的那一套」?做事不应该把社会上的那一套,带到佛堂来。如果是这样,你来学佛做什么?你是要来学佛的、学好的、学正确的,譬如:「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,你知道现在那些大企业家,大部份书都读的很少,几乎都是学徒出身,从小去当学徒。别人不愿意做的事,就叫他去做,要加班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,也因为这样,久了以后,老板觉得这个人勤奋又克苦耐劳、肯做事、认真,慢慢的老板就赏识他。最重要的是别人不肯做的,他都做了。可是对他来讲:
第一我也不见得多做;
第二在做的当中会遇到别人一辈子,遇不到的困难
因为,困难处、问题点,时常是显现于工作的过程中,然而他必须把这些问题解决。所以,同样在这个公司呆十年,十年之后有人还在当学徒;有人已经可以自己当老板了。为什么?因为别人的一天,是他的三天;别人不愿意做的事,他都做了。所以他的资历、经历丰富、经验好、多。
《做的愈多,表示你的能力愈强》
有些人当了三年实习医生后,自己开业;有些三年之后,你出钱请他出来开业当院长“我不敢”,为什么?因为,知道自己几斤、几两、经验、经历不足。你想,上天同样给你们三年,为什么他行,你不行;只因这三年中有人不但付出、更愿意去学习、愿意去做。所以,别人未曾经历的,他都经历了,看起来这三年他是够倒霉的。可是三年后,这些倒霉的经历,变成他独有、特有的经验,及往后的基础。所以,到底是不要做、还是做了就变成你事,愈做愈多,也就错愈多,愈容易受到责难呢?其实这跟修行佛法一样,如果你有时间,你愿意发心,你应该多做,你做的愈多,表示你的能力愈强,而且在做的当中,你就在学习、学到点点滴滴的经验。
《要求你,是看得起你,你应该高兴,别人还没有这个机会被要求》
譬如音控的人,一般人一定会觉得他已经很发心、很好了。又像这次台北地藏法会烧护摩时,一烧六、七个小时,振锡杖、敲鼓的人,一敲就是六、七个小时,此时就是要看你的精神力和坚持力是否足够?不行的话就不配当真言宗的行者及做为我的弟子。你们一定讲 师父你太苛刻了。其实我要求你,是看得起你,你应该高兴,别人还没有这个机会被要求。可是你已到了这个程度,你有办法被要求、被龟毛。因此,你应该感到自傲,虽被骂的很惨,但是心里应该会很舒服。因为,我有这个资格,被要求到这种高水平,可见我的程度还不低。
从前面的例子来讲,现在的大企业家、大老板,甚至同样实习了三年,为何有人不敢出来当院长,独自行医?有人撑不了那片天?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,为什么会撑不住?如此看来,过去三年是倒霉?是幸运?这就是众生,看你想不想做人。两者的看法不同,不想努力、不想上进、不想做人的人,就是这种心态。但是想上进的人,就会认为这是别人给我机会,要掌握机会磨练。譬如:「你要去学一项手艺,那个老板、师父一年只教一样,每一次都说「你已经不错了」;就这样一年一样,反正多了一个学徒,就多了一个奴才,做事的奴才。一年教一样,你要十年才能学到十样。可是,如果你是天天忙碌不堪的,搞不好半年就都学会、就赚到了,赚到九年半的岁月、生命。
《精进心》
人生在世,生命是有限的,不可以浪费,要提起精神努力去追求,不要给自己找懈怠的机会、要精进,也就是佛教所讲的精进心。这些思想如果纠正过来后,像这次烧护摩时,有人从来未曾当过助手,尤其是烧护摩时。所以,下座的第一个感想是:「心跟着烧了七个小时」,啊!七个小时吗?怎么一下子就过去了,为什么? 师父跟他说:「因为你紧张,以致于没有时间打妄念」,已经紧张到没有时间打妄念,而且步骤是一个接一个,根本没有时间可以想。其实人生在世,生活的步调,就是一步接一步未曾逗留,一天二十四小时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一直在流逝,你抓住多少、又多少时间从你手上流失、浪费掉?希望你往后的歳月,都像他人这样“没有时间去想,只能勇往直前,不加思索”。
《人生永远有未完成的任务、追求的目标》
如果你还能思前顾后,这表示你的生活还不够努力,太善待自己了。人生永远有未完成的任务、追求的目标。因为当了助手,才了解助手不是那么好当,内心的甘苦五味杂呈,许许多多异想不到的事,因为当了助手才体会到。为何每一个动作,事先 师父就一直重复讲解譬如:「维护炉火的人,绝不可以走开。等到事情发生时,才要去拿东西,已经来不及了。」一般人会觉得刚好没有东西,我进去拿个东西,一下就好了。可是很多事情,往往就是那么凑巧,刚好在那个时候发生了; 师父事先都讲了,你也听了,事情还是发生了,你认为没有关系,一下子而已,这个叫做用头脑想象。
很多事情你都用想象的,事实上当你置身其中,就知道里面的内涵是不一样的,像日本文化、很多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,可是要把它做好,“不简单”。有一大堆的学问。譬如日本人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,即使是磨菜刀的,也有一套理论。又插花是不是很简单?“简单啊”!去到菜市场,跟老板说:「两束花,明天要拜拜的」,钱给了,拿回家插上去,就好了。插花不简单嘛!拿起来插下去就好了。这么简单的动作,日本人就是很讲究:「有安达流、草月流、小原柳…等」而且它的学问,不见得比真言宗的文献资料来的少。所以看似简单的东西,事实上当你置身其中时,就会发现不简单。
《掌握“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”》
任何东西你要得到它的真髓,必须要付出、要投入你的心,然后去体受。所以, 师父跟各位讲:「你来道场做任何一切的工作,如果你有投入你的心,你将会在做的当中,体会到很多、得到很多。而不是做愈多被埋怨愈多,也不是做愈多之后,这些就变成你的工作,这种理念是世间人的关念,不是学佛者该有的。一个学佛者不应该有这种思想,应该努力掌握“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”。四无量心讲: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,都要尽量去学习;但也不要去勉强,没有人会去勉强你做任何事。在道场做事都要发欢喜心,来完成每一件事。如果你有能力、有时间、愿意多付出、多奉献,在道场来讲:「你是付出、是奉献」,但对你来讲:「应该是我在做我内心喜欢、应该做的事」。立场不同,看法就不同。所以,请各位把这些关念纠正过来。
《“佛法”要往内心求》
师父要南下高雄之前跟求法人,谈了一些初皈依、初入门的基本心态,因为这些心态各位如果没有修正,将会是一个大问题,也就是说:「如果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佛态度,“只因为我们都是世间人”,你就会把世间的习气,带到这个团体」。一个团体的每个人都有个性、意见上的不同。如果大家不是站在个人修养上,而是每一个人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特性和个性,那只要五个人进来,这个道场就乱了。这五个人不见得每个人都错、都对;这五个人就好像火把,譬如净土宗、禅宗、真言宗,拜拜的、礼佛的、朝山的、念咒语的,你说他们错吗?每个人都对!可是如果凑在一起就乱了,各持己见。还好!佛教讲佛法,是要往内心求。一切不离自心,不违背自性才称之为佛。
《在团体之中要犠牲个人,成全团体》
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,在共同的理念之下一起做事。在团体之中要犠牲个人成全团体,待团体完成之后再成就个人,这就是破除我执。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破除我执、我见,把个我破除掉;破除小我,完成大我;把大我破除,完成无我,再破无我,进入空性;在一个团体之内,大家共同珍惜当下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特性,如果每一个人都尽情表现,就会产生不协调,此时如果谈修养的话,就是要以团体为重,犠牲个人。这并不是表示你不对。而是有时很多事,并不是你不对,而是大家都忽略了团体性,太讲究个人了。
《“初学者”还是要先选择一下、接触一下》
进入一个团体,譬如:「你皈依一个 师父」,当然你要找一个你喜欢的 师父、道场。初学者还是要先选择一下、接触一下,了解这个师父,你喜欢吗?这个道场的行事风格,你喜欢吗?接触以后,你觉得OK了,再投入。投入之后,你要知道你来道场,是要来被改造的。然而现在的学佛者,却是要找一个适合他习惯的、习性的道场。“耶!这个道场不适合我”,你常常会听到这句话,这个道场不适合我,这是搞不清楚。你要去皈依一个师父时,他的理念、行事风格,是你觉得不错,足以做为你的精神导师的。所以,当你投入以后,就是你自己有问题嘛!因为有问题,你才来道场请 师父、佛菩萨,帮忙调教,改奱个人的习气毛病;因此,来道场是要被改造的。
现在的人,将满身的习气带在身上,不懂得修身养性,来道场就觉得这个道场不适合我;要适合我的道场,才是好道场。若是这样,我想最合适的是你自己、你家,要不然就自己盖一间庙,最合适了。现在很多出家众,动辄自己去外面找个房子,自己当自持,这是不是应了这句话?你修佛法修到那里去了?你难道不是认为自己的陋习、无明很重?所以,要借着佛法,把自己洗涤干净吗?可是你为什么一方面讲要学习佛法,一方面又抱着满身的习气不放,然后用自己的我执,去检验自己所看到的人、事、物;这个如果是合理的话称之为社会,已经没有佛法。而最适合你的就是你家,要不然就是自己盖一间庙。
《未能依佛法的“正知正见”行事,是弘扬佛法的一大障碍》
很多人因为这种个性不改,而在师兄弟之间,被指责。师父要跟各位讲:「当你们在谈论事情时,是否依照佛法的正知正见」?没有正知正见,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,你们所谈论的是是非非,就会变成社会上的人情事故。譬如:「道场内有时会有一些人,因为因缘不合或没有办法接受 师父的调教而离开。离开之后,当然只要是人,都有可能心生埋怨;埋怨之余,最常听见的就是:「我在这个道场,奉献多少、付出多少」? 师父要强调的是:「不是你在这个道场,付出多少、奉献多少,你不须要忍受,愈忍就愈严重」。事实上你是在用这个道场资源,用了这么久,而不是你在这个道场付出多少。你要感谢道场,这个叫“正知正见”。一般人不会这样想,甚至有的住持,还要看信众喜欢不喜欢、高兴不高兴,未能依佛法的正知正见而行事,这是弘扬佛法的一大障碍。
正知正见不够,譬如「师父自认为对你们的照顾以及教导,应该是很尽心尽力了」,可是今天若有师兄弟对 师父、道场,产生抱怨、有了种种的意见,请问你们如何处理?举个例子「有一次研习会时, 师父不让某些人上课,结果师兄弟就有人讲:「 师父怎么这样呢?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做的要死、要活的,结果不能参加研习会;反观某些刚近门的弟子就可以上课,天理何在?你们听了觉得怎么样?这就牵涉到正知正见:
第一你自认为是师父的弟子,你知道师父为什么这样做吗?师父这样做的苦心、用意何在?
你不了解而妄下断语,你算是师父的弟子吗?你不应该惭愧吗?
第二不能上课的理由何在?如果连他们都不知道,那他们就要更加惭愧了。
师父对每一个人的教化,用意、用心,你看不懂就算了。旁边的人这样讲时,你还附和着。如果你信任这个 师父的话,只要有师兄弟讲话诋毁 师父、道场,不要说是密宗的戒律,以我们做人的常理来讲:「 师父就像自己的长辈,道场就像自己的家」;如果有人污辱你的长軰、你的家庭,你受得了吗?你会跟他一起笑你的家、你的孩子、你的长軰吗?“不会”。而且你要知道,在整个修法的过程中,师父是你的精神指标。他讲话诋毁时,你没有办法纠正他的过失,你本身已经跟他差不多了,如果你再附和着,那你跟 师父之间,到底还有没有资格称师徒?
师徒应该是这么当的吗?我常跟某些人讲:「你不要修上师相印法,你修上师相印法有什么用呢? 师父是这么当的吗?师徒是这么当的吗?」师兄弟私下讲很多是是而非,世间人的论调:「唉呀!没功劳也有苦劳,怎样…」你们有没有体会到、想到“从以前到现在 师父付出了多少苦心”?他们用什么来回报?乃至于 师父现在对他们做的惩罚,苦心何在?当弟子的不了解,还口出埋怨,真的是连做人的基本道理,都不懂。莫怪你修不好,像这样的人离开的话, 师父也不会觉得难过,没有什么意义。
《“上师”是一切的根本、精神的指标》
有时你们私下几个人聊聊天,就说:「我们一起离开这个道场」事实上,如果是这样的话,我觉得你们真的应该是要离开,为什么?「因为 上师在你的心目中,根本比不上你的朋友」。但是在密教、在佛法上, 上师又是一切的根本、精神的指标,那不是互相矛盾吗?如果你的上师比不上你的朋友,连一个朋友都比不上的话,那你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学习下去。因此,你的离开是对的、完全正确。不过师父也要给各位一个建议:『如果你真的要在这个 上师这边学好一件事,那你就要厘清这个理念,不要迷糊了』。
《为何四皈依中,金刚上师排第一位》
我们常讲:「好朋友在一起并不需要言语来沟通,好朋友在一起是绝对的信任,不须要言语解释。如果需要解释,就不是换心的朋友、就不是至友了」。朋友尚且如此,师徒之间,尤其是密教的金刚上师跟弟子之间,难道须要用言语解释吗?不需要吧!在修法的理念上,为什么四皈依中,金刚上师排第一位?「因为他是你精神的指标」。如果你的认知,觉得朋友比 上师重要,那你选择离开是对的;因为你在 上师这个地方修法,绝对修不好的。你要跟一个 上师学法,你一定会认为他的理念、佛法、修行是对的,因此你要将全部的精神交给上师。
《刚去一个新的环境,要先观察这个环境》
我跟求法人讲:「刚去一个新的环境,要先观察这个环境,是不是适合我们」?这就犹如:「两个人刚认识,还没有结婚在谈恋爱时,一切都是美好的,谈完恋爱后各自回家,一点负担都没有」。若你很高兴的投入了这个道场,这个道场就会给你一些修心养性的理念,你就会往内心看,而你也会看到道场的更细部,就是所谓:「人的问题、内心的问题」因为人都往内心看。慢慢的你会看到那些发自内心蔵污纳垢的一面,譬如我们去滕枝,有时我们从外表看,它很漂亮。事实上森林里面,也有蔵污纳垢的地方;同样的此时你也会发觉,道场复杂的一面,这时或许你会想:「我要的清净心,怎么愈修愈乱了」。
《你是来被改造的,而不是来改造道场的》
事实上是你面对了你的内心,如实的了解了,内心更深沉的部份,也透由修行了解人类更深沉的一部份。这就像结了婚,天天在一起,看的一清二楚,不再像以前谈恋爱时,怎么看都好。怎么一结婚,同样是两个人而已,怎么压力那么重?结婚以后两个人住在一起,也没有跟其它人住,怎么一下子亲戚朋友的红白帖…等多了,为什么?。因为更深入了。,所以,很多问题就开始了。这就比如第二阶段时,你已经开始在修心养性了,前面像在选择终身伴侣时,你经过了选择,结了婚就不得后悔;同样的你选择了一个师父、一个道场,你经过了选择,当你选定了,就需要调和,也就是说:「到了第二个阶段时,你必须将自己交出来,因为你是来被改造的,而不是来改造道场,成为适合你习气的环境。
《把正确的理念提出来,让大家都服从在这个佛法之下》
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原因,在往前走时,就要接触到被改造的事实,可是被改造的当中,你可能会觉得跟以前不合,跟你的内心绝对不合、格格不入。此时你转化的过去,就会往上走,转化不过去报应就跟着来了…种种,很多事都跟着来。那如果是一个道场的主持人,你是要随着世间人的情绪“大家都好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呢”?还是应该把正确的理念提出来,让大家都服从在这个佛法之下,把正确的佛法做出来?不因人的喜好,而成为你看到正法不彰,没有一个中心主轴,渐渐的变成一个势力,这边一群人,那边一群人,要决定一件事情,就好像「土地共同持有一样,要盖房子时所有的人都要盖章」,这个师父要做决定、做任何事时,都要看人脸色行事,这是道场被改造,不是道场改造了你们,到时候变成什么样的道场,全然不知,这是佛法吗?
《真正可以被要求时,要感觉高兴,因为你已经入室了,是开始在修行的弟子了》
密宗讲当你选择了 上师、道场,充份的认知以后,就要全心全意的把你的心交出来,不管高兴也好,不高兴也好,都要照着 上师的指示去修行,除非他叫你去偷、去抢,你还可以考虑!不过,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,如果是对的,还是要去做;如果不对,那也只有自认倒霉了。我们讲过:「朋友尚且不用交待、不用解释,更何况是金刚上师」,金刚上师与弟子之间,难道需要用言语解释吗?你们上师相印法修假的吗? 师父要跟各位讲:「当你真正可以被要求时,你要感觉高兴,因为你已经入室了,是开始在修行的弟子了」。
《你的成就没有人会跟你抢,而是要看你有没有用心去学习》
以前的老板,对于一个员工开始要要求时,也要经过观看,看这个员工耐不耐劳。若此员工可以克苦耐劳、自动自发、责任心够的话,老板才会开始慢慢的交出任务,一项、二项、三项、四项…最后十年的光阴过去了,这个人成为一级主管或自己当老板;另外那个人还在当基层员工。所以,你的成就,没有人跟你抢,是要看你有没有用心去学习而已。
《“佛法”这条路是走真的,不是在讲理论的》
你跟上师之间也是一样,当你选定了以后,你应该如法修行,尤其在最紧要关头,一定是违背你的习气,一定是你所不喜欢的,可是 上师的话,听的进去很可能就得救了,佛法这条路是走真的,不是在讲理论的。所以,很多的做法在最后的关卡,就是看你的人格,看你能不能通过考验, 上师也在看你的心,你到底怎么了?这是最要紧的一刻,如果三两句你就原形毕露的话,你今天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。
《“修行人”要有话直言,不可畏缩、怕事》
你们常常听很多佛菩萨,在考验人的故事,祂不是用言语,而是“观人以微”。事情不到紧要关头,看不出一个人的人格,看不出一个人的操守,尤其修法比做人更加严紧,怎可轻率。佛法岂是用世间人的态度,去论对错?你们的看法有没有基于佛教的正知正见,而出发去论断一件事情呢?很多事情是不是要先自我反省?给你们一个建议:「当别人攻击到你个人时,你可以当做自己修养好,不理它。但是如果谈论到道场、上师时,千万记住一点,如果你是修密的人,如果你是真的信仰这个 上师的人,你应该倾全力辩驳,甚至应该义愤填膺,指正他的错误。现在的人欺善怕恶,碍于情面。不过,修行的人要有话直言,不可畏缩、怕事。如果你是畏缩、怕事的人,那你是用世俗的心在修行,你这颗心没有正知正见。 师父教导的弟子一定是直接的,是不是徒弟,那就要看你是否了解 上师的用意和苦心,而不是用“人情事故”做人。
《俱足“正知正见”,才可以称为佛弟子、称为我的弟子》
修行的观念对了,修起法来才会精进,修行要以佛法的角度多所思索,而你是否俱足正知正见,你自己内心最清楚,如果你有正知正见,才可以称为佛弟子、我的弟子,否则你们枉费 师父这么用心的照顾你们、指导你们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宝海论坛 繁体中文

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

GMT+8, 2024-4-29 22:40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