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海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真言宗 宝海
查看: 1344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靜坐心態與修行認知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5-4-7 09:34:5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靜坐心態與修行認知

※如果終日唸誦咒語修觀修氣,個人之無明煩惱習氣思想上卻沒有超脫解脫,那是一個 不完整的修行,而佛法的解脫是沒有壓力、自然自在的智慧解脫…但因每人都有各自 的習氣,尤其年紀愈大,很多想法生活習慣…各方面習氣都已養成,想要超越突破改 變,更屬不易,常常還是會被習氣牽著走,很多情況明知該怎麼做才好,卻不一定做 得來,畢竟也不是道理懂了,就可以把它克服過去…針對這些現象,師父提供了一個 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靜坐的方法。

※靜坐中若從思想上去思考「自己錯在哪裡?」無異入海算沙,念上起念,念念修行,等同在妄念上修行,最後終究滿腦子混亂…那應如何?應如禪宗之修行方式~儘管打坐,身心放下,甭管種種紛紛擾擾,亦不必去找自己有哪些問題…這些靜坐技巧,將會在往後課堂上或一日禪修班中漸次介紹及實修指導。

※「靜坐法」的推行,緣起於今年六龜的閉關方式…14天中有7天的時間都在靜坐,沒有方法的靜坐,有如一杯混濁的水,把它擺在那邊,擺個7天不要去動它,讓身心自然的清淨下來…發現此種方式,對大家在密法的修學上助益良多相當受用。

※修行第一要件是身心寂靜。念頭太多追求太多,只會讓身心慌亂,得不到寂靜。應以 一顆很單純很喜悅的心去修行,而不是一上座,就想要得到什麼、要進入什麼狀況,這些複雜心思徒增困擾,終究得不到清淨。

※閉關方式有好幾種,其一是入關讓自己靜下來,這是最基本初淺的方式,讓平日受限於工作或環境種種因由者,得以有較長的一段時間,去面對自己的心靈狀態,去體察自己深層的內心。
尤其現今資訊發達,聲光娛樂充斥,人人忙於吸收新知識新技術,忙於不斷地追求創新突破,有太多太多的追求,導致身心總是處於奔跑狀態,人生在此階段,不妨讓生命暫時停下腳步,了解一下自己到底在幹什麼?為什麼奔跑…而閉關m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一者入關後不能跟外界聯絡,二者活動範圍固定,環境單純,因此不論是久被塵勞關鎖或多麼慌亂的身心,一切都讓時間來沉澱……
有些人初次閉關後,才發現自己的修行有多糟糕,平常原自以為可如何如何?進去以後才了解自身是多麼毛躁,也才開始真正認清內心中的很多現象,如此面對真實的內心狀態,然後藉著環境時間,慢慢讓自己自然而然的沉澱下來…

※這種修行方式是,當你把一切的思緒、混濁的心,讓它一層一層自然地剝落,把一切不管要緊不要緊的、好或不好的,隨順因緣讓它自然剝落,慢慢會發現愈來愈無牽掛,身心越來越安穩,此時就能體會般若心經講的「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一切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」。
通常有罣礙就會有擔心,擔心乃因慾望的追求而起,以致產生了患得患失的恐怖之心;反之若能無有恐怖,身心安頓,自然能夠究竟涅槃。這些思想理論方法,並不是 嘴巴講講,它必須是一個紮實真實的修行,也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,隨順各自不同的背景環境、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,去修煉各位的心, 環境不同,此心相同,唯有從環境裡面修煉出來,你的內心才會有一份真實的力道。

※佛教講「生死自在」,禪宗也常問道:無常來時,害怕否?真修行者,身心已得自在,生老病死、禍福榮衰、喜怒哀樂,只當是一個過程一個現象,不足以動搖其內心的安穩與清淨 亦即內心有東西足以抵擋…而這東西怎麼來?不從外來,不是依靠佛陀接引,不是求佛菩薩加持而成佛,佛法從來不假他人之手…
正統佛法是開示你的本心、諸佛本源心要,開示你自心本自清淨的法性,當你了悟自性清淨,自然離開一切妄念,達到身心安頓,而不再有其他的慾求貪妄。當已獲得內心的清淨、開悟證得本性,內心自然滿足,不復他求,既無所求,自然一切滿足,一塊錢對不需要一切東西的人而言,仍是太多仍是累贅,因為內心已滿足,不復他求。這些觀念很重要,修行的一切基楚要從這個心態開始。

※所謂自淨其意,放下慾望貪求之心,並不是叫自己什麼都不要,而是指內心上一無所求,心如明鏡,心如太虛,自然能呈現萬象,可容納森羅萬象,既然山河大地如此美麗,森羅萬象如此壯觀,何妨盡情欣賞悠遊一番。正如禪宗裡講的(百花叢裡過,片葉不沾身)「竹密不妨流水過,山高豈礙白雲飛」,所以千萬不要誤解(禪)是什麼都不要的,好比說眼前就有金碗金筷,難道非得去找破碗土碗來凸顯已斷離物質慾望,這是錯誤的。遠離物質不在於外在形式用了什麼樣的碗,而是指內心不再被物質綁住,不起貪求之心,若無貪慾之心,用鑽石用黃金又有何妨?猶如於一切法自在而能攝受,身心既然安頓,於森羅一切萬象,自然能夠自在攝受享用,如是悠遊其中又有何不可?所以不要誤解佛法,不要用外相來衡量,一切取決於你的心,內心了解不了解?悟入其中沒有?清楚沒有?

※靜坐上不論是教守腦中心,或多年之前開始教靜坐以來,師父講的都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這樣~直接靜坐。修行是生活上的一個直接的投影,靜坐中有思緒很困擾,身體不安穩也很困擾,如何應付?很簡單!儘管打坐…就這樣!不整不治,不要再升起任何的方法去對治,這一路以來的思想教法都是如此~儘管打坐!不用再想另外的方法,也不要去想是不是哪裡錯了,或我如何如何…當你把心篤定,儘管打坐,煩惱隨它煩惱,身體隨它反應,只管繼續坐下去時,自然百般事相解除,最後落得一個輕安安穩、內心清楚明白。

※修行是個人心態的修行,從出生以來,各人累世因緣業力都不同,今日大家雖同堂修行,但各有背後的一段因緣,生活環境也有所不同,那處世原則方法都一樣,把心篤定,好好生活。試想那個人沒有業障,沒有煩心的事情發生,而這就像靜坐中思緒煩惱身體不安的現象,所以對應方法一樣,把心篤定,內心清楚,事情來了,就事論事,依法〈佛法〉處理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。
所以萬物靜觀皆自得,修行淡定生活也淡定,修行跟生活的內心修持是一樣的,只有這樣的修行方式,才會覺得佛法跟生命是相通的,才會覺得佛法對人生是有用的。

※靜坐時內心升起無明煩惱,雖明知不要想,還是會有稍微的思緒,此刻若內心寂靜,念頭一升起,是正是邪,是對是錯,念念分明,清楚得很。但若靜坐中思緒念頭升起,而去覺照自己的習氣,或忽然間體悟到某件事情的對與錯,這叫做打妄念。也許你以為這樣不錯啊…可看清自己的習氣,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清楚楚很透徹…錯了!那是在打妄念,就是念隨著念,念上滾念在走,離你的清淨心愈來愈遠。〔舉例賣豆腐的往蒲團一坐…〕

※回想上山泡茶時,每個人身上都揹了兩公升的水,帶著茶具電池…弄了一大堆裝備,然後辛苦地爬到山上,再找個好地方坐下來,就單純為了喝一杯茶。這杯茶的意義在哪裡?喝過的都知道,沒喝過的會覺得太無聊了,山下泡茶喝咖啡,不行嗎?也行!意義不一樣,以外在形態來講,到山上喝一杯茶,勞師動眾搞得人仰馬翻,值得嗎?若論心而言,那是物超所值,超級值得!所以任何事情不在於形式上,而在於精神上的認知。

※總歸一句拉回正題,靜坐時身心安穩,回到工作崗位、家庭生活時,也是身心安穩,二六時中不著形象、不拘任何姿勢、也不一定要盤腿…都在參禪悟道解脫之中用功。如是假以一段時日,慢慢覺得思緒放開,身心安頓。當身心經過這樣一段時日的調養,煩惱漸漸去除,身心漸漸輕安,自然念不再妄動,自然是神清氣明。

※這些跟密宗修行有關係嗎?事實上密宗才是真正的禪,佛法講的就是
「心」,沒有禪跟密的分別,修行佛法就只有往內心求…心不夠清淨,就像一杯混濁的水不能喝,就像鏡子蒙了塵垢,無法照得出清澈的萬物,所以修行首重內心寂靜下來…這樣的修持方式,內心慢慢會清澈,也越來越明白自己的錯誤和執著點,然後慢慢會放開及自我糾正。真正的解脫,是要自己真心願意放掉放開,不是他人告訴你錯在那裡?該怎麼做?道理應是如何如何…常常他講的你都懂,為什麼還做不來,因為習氣嘛!還會有什麼!想想人世間有多少紛擾爭端,是因為某個執著點(或情緒)轉不過來,思想卡死在那個點上而造成的,最後甚至還惹來殺身之禍呢!〔舉例兩好友吃麵時…〕

※禪宗講:(參透你的心、參透你的煩惱無明),指的就是內心的那個(點)。真實面對自己的起心動念,有沒有起貪念、起憤怒心、起慾望之心…人心隔肚皮,他人或許不察,自己可是心知肚明、清清楚楚。佛法的參透是內心自然的放開,那種去追什麼原因、什麼道理,到最後都不管用了,因道理雖懂,也明知該怎麼做才好,卻拗不過自己的奇檬子(或執著點),唯有依靠佛法的參透,方能由內心自然的放開。
禪宗的「參透無明」,不是去想去找錯在哪裡,該如何如何…似地打妄念,而是看到問題的當下,問題就沒了,這叫參透、放下,從內心真正知道,從內心真正的放下。 (舉例戒煙戒酒…)

※人類的思想心理狀態,會投射到行為肢體語言上(例抽煙喝酒…),修行第一步先參透自己,由己返照一切眾生,從而產生同理心,並深切了知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情,皆有其背後的原因跟理由,容或離經叛道,亦皆值得理解值得體諒,如是自然產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。


※直心參透內心深層的那一點(執念或情緒),可有門路可入?有!就是儘管打坐,念來念去,隨它去…而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,諸事繁雜,起心動念何其多,亦是如此對應,此種修行方式,可令吾等認清尚有無限的修持成長空間,不致過度自我感覺良好或甚而以聖者自居,而在實質上又能茍日新日日新,每過一段時日都會有一點點步,對自己的修行能交待,那這樣就好了。


※生活不必揹著十字架走,人生只有往前看不要往回看,不論過去如何的錯誤,犯了多大的罪,往者已矣,就整個佛法而言,是對是錯又如何,其跟解脫無關。
六祖惠能大師講:(不思善不思惡,當下即是),不在善惡上分別,重要的是,當前一念清楚與否,若清楚那就解脫,故而可錯一萬次一千萬次,乃至一億次,最後那一次一定要清楚明白。


※佛陀也不是一出生就是聖人,相信他也會有很多錯誤,只不過最後修成正果了。所謂修成正果,指的是他的人格透由各方面的修持,慢慢隨著思緒上的放下,無明的去除,而達到身心清淨、究竟清淨,也就是證得清淨法身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。這是佛陀的修行歷程,而我們也正是在走這樣的路。所以不要懷著罪惡感,不必揹著十字架過日子,往前看,管住你現在的心,現在如果清楚,那一切就好了。

※再舉一例,戲劇情節中,常有為官者一時禁不起名利誘惑而貪贓枉法,最後法網恢恢,俯首認罪,就地正法當下,幡然悔悟,一心求死謝罪,內心終於得到救贖&解脫,以微笑快樂的心情迎接死神的到來。所以不管過去怎麼樣,只要當下此刻能夠證入佛法,能夠獲得本心,那就能遠離一切…不在善與惡、好與壞之中翻騰不安。

※活在過去的人是一種悲哀,生命又不能重來,何苦一直把自己丟在過去的種種苦楚及糾結思緒當中,有些人明明還活得好好的,也還有條件可以生活得很好,卻讓自己深陷過去泥沼,傷心欲絕,何等不值!縱然事業失敗或遭逢人生重大變故,何妨靜心想想…自己現今還擁有什麼?還可以做甚麼?擁有的這些可以如何來規劃運用?相信只要肯用心肯努力,就會有將來。

※過去所發生的種種一切,都是彼此之間因緣牽扯,當中是對是錯,往者已矣,像一陣風來去,是颱風是微風,對如今的人而言,都已經過去,了無意義,只有當下的內心如何,那才是重要的。更何況如果此刻身心安頓,自然沒有所謂罪不罪的問題,總之對一個解脫者而言,任何因緣外相的呈現,都已經不重要了。(吃飯吃麵皆可填飽肚子過日…)
體證佛法證得本心後,不代表就可以無事保平安,該發生的事情,一個都跑不掉,也不要誤以為信佛學佛之後,一切不好的都會變成好的,那是一種滿足慾望貪念的錯誤信仰,試想佛相有時都會斷手掉金漆,還須要你修補哩!(玩笑話),切記佛陀講的解脫法是~好好看著你的心、參透你自己的心。


※有些人為了過去及現在的種種,內心累積了很多的陰影,總認為自己的人生是悲慘的,於是自心自受苦,為過去而受苦,何等愚痴不值。如前面講的,為何不打開眼睛看看四周圍,想想現在還剩下什麼?擁有這些可以做些什麼?
就像有些讀書人雖家徒四壁窮得發酸,還是會泡一杯茶品茗享受一番,或三五好友偶而泡個茶談談心,也是人生一大快事,不一定要住豪宅吃大餐\進出高級場所,才覺得自己活得很尊貴;所以修行人一切從心論起,從你的內心思想價值改造起,這很重要。

※師父所講的這些,絕不是那一本佛經裡的話,而是生命中的歷練,走過了知道它是真的,才告訴各位。如果隨便拿幾本禪宗的書來講,那沒有意義,之所以對各位有用,是因為講到你的心、貼近你的心,每個人都是從這個地方去走出來的。
所以各位,參透你的心、參透你自己,當你開始在靜坐之中把念頭放掉,在生活之中開始參透自己的起心動念…漸漸地不用看一切佛經,一切佛法自然都能了解。

※六祖惠能大師原是一個砍材的樵夫又目不識丁,某日聽到有人在誦經,頗能心領神會,並為經文妙理(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…)所深深感動,之後得知那就是金剛經,從而開啟了拜謁五祖求作佛的一段因緣,後來開悟出了名,可是畢竟不識字,佛經當然看得少,那有人去請益,大師就說:「經文我看不懂,你說來給我聽聽,我就可以跟你講解佛法妙義,為你解惑…」秘訣無它,萬法不離本心,掌握本心,一切用「心」去觀照,自然通達,這才是我們修行的重點,所以修行佛法者,一切往內心求,不往心外求……

※生活之中不要再揹著十字架走路,正如佛經所講,極重極惡之人,只要此刻內心清淨,必然解脫。任何人即刻之間會得本心,即刻之間必然解脫。而絕不是坊間講的,此人業障深重,得先把業還清,就像欠錢要先還錢一樣,這是錯誤的!坊間有人把這種思想拿來唬人,並強調消業後,就可即刻開悟即刻解脫,甚至有些藏密也講,只要聽了經咒就解脫,相信這些的人代表貪念還很重,是用慾望的心在追求,在滿足內心的貪念,而不是在學佛法,當然絕對獲得不了清淨的法心。


※各位再苦也沒有師父辛苦,即使沒有大富大貴,也絕非乞丐命,然袁
天罡命書上批:此命一生酸甜苦辣皆嘗盡…準啊!走得過去,人生精彩非凡,走不過去,那真的是酸甜苦辣,事情就是一刀兩刃,看你怎麼想怎麼做…?
人生凡事唯有面對現實,面對真實內心,並從一切「事件」的過程,以各種角度去反省,從生命中發生的每一個細節,以純正的佛法角度去看去參,參透後放開放下…這是透由基本佛法,從自己內心解脫的一個過程寫照。並由經驗中得一結論:沒有人願意去當壞人做壞事,任何事情一定有他撐不過去的那個點、熬不過的思想或怎麼樣,最後才爆發出來,而造做出了某個結果。(舉例童年往事、升學考、感情故事…)


※有時一點點的突破要付出很大的代價,而一個很大的突破,反而不須任何代價,就像經過天災地變晴天霹靂,才發現~哦!原來這樣!而偶然的一點點了知,卻可以像開了悟般,雲開見月從內心徹底明白,然後自然的放下。總之,觀照到無明,無明自然破散,這要用你的生命來參,不是看佛經看公案去參,自己就是一本很好的公案。

※基本上從任何事件發展的過程來看,雖說每個眾生都是情有可原,都值得同情,然事情總有對和錯,此事是對那事是錯,此事在造業還是在做善事,這些是不容混淆的,只是對一個究竟解脫者而言,此刻已獲得內心的清淨跟安穩,縱然因果受報被捅千刀又何妨,因其生命法身已不在這個肉體上…。
龍樹菩薩請強盜以芒草砍頭…的故事,說明了就一個解脫者而言,佛法不離開因果,有因必有果,有果必有因,了斷一段因果,虛應一下故事,讓這一切緣來緣去,終歸於空,而這肉身當中,雖跟生死解脫了無關係,但是要珍惜。

※人世間終究是遊戲一場,到底來人間受苦還是享樂,還是遊戲人間,就看你內心是否清楚明白,所以不要再為過去煩惱,不要再以為自己很委屈,不要再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欠你,那是一個很悲哀的、錯誤的心態。
也不必感恩所有的一切,無好無壞,法爾自然,內心常住光明清淨即可,感恩一切、痛苦於過去,都會使內心多了一些塵垢,都是法塵,善是執著,惡也是執著,只不過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善報惡報都是業報,都不是解脫道。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沙发
发表于 2015-4-7 10:46:59 | 只看该作者
隨喜讚嘆師兄,勇進佈施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宝海论坛 繁体中文

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JS of wanmeiff.com and vcpic.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, respect of, thank you!

GMT+8, 2024-4-29 10:4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